从当前经济形势及应对举措看 ,应关注三方面:一是共同富裕 ;二是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要让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这需要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 ,不能拔苗助长 。共同富裕要考虑到各种关系平衡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历史起点 。共同富裕不是历史上的“杀富济贫” ,那样只能周而复始的贫穷 。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 ,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富裕 ,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富裕 。共同富裕意味着消费结构 、层次和能力提升 ,没有高质量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共同富裕必须重视生产问题,不能竭泽而渔地消费 ,要既顾眼前 ,更要顾长远 ,要有积累和创新 。共同富裕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 ,例如医疗 、教育、畅通向上流动的渠道以及公平地享受各种发展机会。
在当代中国 ,确实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应通过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原则上要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经济从业者 。
共同富裕不存在打压民营经济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 。数据显示 ,非公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 ,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翼 ,任何一翼的损失都会影响到经济腾飞 。实践和理论证明 ,没有任何理由打压民营经济 ,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千方百计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不是拔苗助长的过程 。以房地产为例 ,房子用来住的时候 ,它是实体经济 。当房子被用来炒的时候 ,它就变成了虚拟经济 ,房地产功能“异化”了 。所以 ,一定要强化实体经济 、强化制造业 ,不能过分强调金融在GDP中的占比 。
关于如何创新 ,世界经济史证明 ,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靠创新引领的发展 ,是创新促使经济发展 ,不断从已有的层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稳健增长期 ,创新和稳健增长是需要条件的 。发达国家大都是从一开始就通过市场机制 ,激励企业家和民众创新创业 ,以此推动宏观经济发展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一书中写道 :“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 。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 ,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 。”可以说 ,追赶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和稳健增长所需的条件 ,就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既有的追赶过程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利于创新的“唯GDP”惯性 ,仍有一些体制 、政策不利于实现增长速度 、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的新问题 。